烏來桶后溪2008/08/10
一個相當受到保護的原始林想必是生態相當的豐沛才是,這次要不是老婆”MH”手腳快速,很積極的申請處理,加上有點LUCKY的話,那咱們一群人想搭上”順風車”入園”桶后溪”,還真是有得排隊,真是ㄟ很拼呢!
從”烏來”穿過老街左轉進入再經過”溫泉區”,直往到烏玉檢查所將近5公里的路程,雖然是平緩坡道,但是道路屬於比較窄小有些路段而且不容易會車,也難怪要事先申請,並且管制只允許每天100部車進入,避免碰到進退兩難之困窘山路。整個路況可以行駛轎車,並不需要特定的四輪傳動車輛,保證是”吓吓叫”可以一路到底沒有問題。
沿途林道於9.5公里處,有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乍見之下極美的白色沙洲,淺淺溪底細小礫石,在陽光下,石光閃耀,清澈晶瑩,呈現四星級的露營場地的『評分』加持。群落的帳篷活動於溪水邊。
河域寬廣,有樹蔭,有深淺不一的河道,又臨近停車處,腹地大也夠搭7~8頂帳篷,地理位置頗佳,適合安排夏天季節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
ㄧ個絕佳的夏天露營地
桶后吊橋
從『孝義』至林道終點有12.5 公里的車程。車到盡頭停車處的左方有座『桶后吊橋』,約1.5~ 2米寬的吊橋,約略10公呎長度橫跨溪流。橋下又正是一寬大腹地,也是極佳的休閒區。河道上有大岩壁,瀑布直下水流橫切之處,呈現深綠色的靜止水流面,無法看透水底的魚群,肯定的是深潭的方位,也是個絕佳的喝”下午茶”的好位置。
墨綠色的清澈溪流已不多見
右側即是通往『桶后越嶺步道』的起點。步入古道,就呈現寬而廣的河道,緩坡道的山徑好走似乎不需太多的體力。沿途都是沿著桶后溪而行的林蔭步道,高聳挺拔的”柳杉”佇立於河岸邊。
在林務局的刻意栽種下是林木參天,佈滿整個林相,低海拔竟也能夠生長著一大區針葉林地,可能也是因為長期保護之下,以致於沒被破壞大自然生態,鴨腳秋海棠、蟬鳴、鳥語、溪魚、溪蝦清澈溪澗流水之下隨處可見。
來時路已經碰到多組”單車族”的人馬來挑戰這一段有點起伏山路步道,至於那一位撞到山壁彈落山崖又毫髮無傷爬起來的少年家,有驚無險地逢凶化吉,我只能說”勇士們” ! God Bless with you ! 阿門!
整個桶后越嶺古道是可以貫穿宜蘭礁溪到烏來的路徑,中途也碰到從”礁溪”走過來的山友,簡短的交換意見探尋另外一端的”情資”,分享經驗總是登山客最熱情、最樂意不過的。因考慮到一夥人的腳力與回程時間,行走到4.5K處是事先設定的目標所在,於是就散步回程。
回程3公里處,沿著河岸缺口而下,是個歇歇腳,沖水、泡腳、賞石…的好地段,難得悠閒地放空自我,徜徉於這一片好山好水之間,隨地而座,聆聽淙淙水流沖啪擊聲音,清香”野薑花”的搖曳,輕快”豆孃”的跳動,活絡”溪蝦”的覓食,溪底”石斑魚”的活躍,樹梢上”秋蟬”的腹震之鳴,讓人可以感受到是都市叢林裏面所無法輕易享受得到的”大自然之美”,除非用你的雙腳來親自參予這裡的饗宴,否則很難於感受得到。
生態之美就是需要給予保護才不至於受人類文明之不經意的污染,而貽害後代子孫。
台灣環境協會極力推廣的『無痕山林LNT』(Leave No Trace)實在是有其深澳蘊意之存在,愛好大自然的都值得給予支持與鼓勵有一群默默為台灣好山好水永續經營的宗旨而努力的人們,其精神可佩之處都值得我們學習與感染的。
Steven 史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