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離開"菁芳園"後直接開往水里寧靜山城 ~ 車埕 今晚宿營在這美麗的湖畔旁
"車埕"位於台灣中心位置也是台鐵幹線"集集線"端點 百年來經歷幾度繁華與幾度沉寂
曾經有過林木業全盛時期伐木年代 多元文化薰陶之下也蘊涵了豐富的人文風貌
如今的"車埕"小鄉鎮秉承著木業的延續生命力而持續努力奮發向上著......
非假日的"車埕"夜晚很安靜 繞行湖邊不小心還驚擾了休息中的"綠頭鴨"
真是歹勢! 打擾了 頭一次在夜晚這樣仔細看著湖畔水池(杉木儲木池)
微弱燈光下依然可看出和式木房木框窗門裡與半透明狀的玻璃窗內擺飾
萬籟俱寂的夜裡除了水氣山嵐在對岸山頭覆蓋著一層薄紗之外
水波不興湖面如鏡的夜晚有如魔力般深深吸引著我這好奇的外來客
隨著注視角度的不同隱藏於背後街燈所散發而出的光波也隨之變化不同
未曾有過這樣的機會好好地仔細聆賞這兒可曾是風華絕倫人潮沸揚之地呢
新鮮、寧靜、無礙、無嗔 是此時心情寫照 今晚可以獨自擁攬山水於懷抱之中
夜裡的遊客中心早已經打烊關門了 但"夜燈"依然還沒休息
略帶涼爽的天氣偶爾會露臉來點迷濛"月色"跟"夜燈"互相輝映著
寬廣車站週邊腹地有著極大的活動空間 房舍、鐵道、老樹匯集著歲月痕跡
雖然已不再是當年的風華歲月而且早已成為微風往事
那怕是靜待閒座在老樹下 都是難得的一份悠閒從容
目送走最後一班列車的離開回到沉寂之夜
使人有一種遠離塵囂原始的靜謐夜色
思索著、回味著也更新腦海中的對於車埕刻版印象
來回踱步沉酣這種獨賞的月色 還不捨輕易入眠
清晨被枝頭上的麻雀輕喚而起身 原來這裡的車站不只是車站
有梅花初開、山櫻冒紅、楓香落葉、落羽松泛紅處處點綴著
乍見之下似乎來到異國風情境地 湖畔倒影楓紅相襯美得令人窒息
不知名的鳥兒早已穿梭雀躍在枝頭報喜清晨之音也凸顯了了山城寧靜
走在湖畔木棧道之上回眸望著對岸的楓樹有著幾分美麗的身影
綠頭鴨優游其中一副快活也算是"晨泳"之樂吧!
走回到水里鄉農會所經營的販售店面已經開張了
一早打理清潔的"阿桑"打招呼問聲"早安"也示意回應著
一句溫暖的招呼讓我們彼此之間都有個一天快樂喜悅的開始
左邊這個外觀不起眼類似小房的是"號誌樓"是台灣西部幹線鐵路電氣化之前"車站場"的控制台
當年並沒有數位化之下專門用來保障列車運轉及工作效率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
如今功成身退從苗栗竹南站遷移到車埕落腳而有所歸屬 也是歷史軌跡
早上彩繪火車已經開始營運又是忙碌一天的開始
沿著車站旁的小路踽行而上 路旁由鐵道畫家所彩繪出的圖畫呈現著車埕之美
步入老街到處充斥著台灣早期的紅白相間平房以及日式的建築
走在狹窄的巷弄之中可以強烈感受到濃厚的樸實味道
讓人錯覺走在九份老街上同樣有著令人難以忘懷的古早味
老街牆上加入了鮮明彩繪的元素也讓這個山城小隅活潑了不少
老舊的巷弄之間整理後重新賦予新的氣息有如新的生命力一般
一早參觀車埕木業館 日據時期以來是屬於大型木材加工廠
早期附近的雪山林道、雪見林道所開採原木都是送到此地加工切割
車埕木業展示館的前身是振昌興業的製材廠以經營木料生產與內外銷
後來因為禁伐令停工荒廢於許久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此老舊廠房重新改建成
目前的「車埕木業展示館」於2008年6月正式開放
如今工廠的"主體"仍以木頭榫接工法來強化垂直力道 水平方向施以拉力結構
以強化"外覆屋"方式來呈現木構之美 館內都是木料、鋼材所搭配組合而成
仿效著當年伐木工程施工情形
此區處對於台灣木業介紹的非常詳細身歷其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台灣木業當時的盛況
可以體會木業的製造流程與辛勞環境 也展示著木業歷史演進的好地方有時間可安排造訪
館後方所展示的"龍柏"樹根已超出百年歲月刻鑿下的痕跡
所陳列意味著錯綜盤結的樹根也是孕育著生命源頭的探索之意
以前進入參觀視需要購票入園 現在已經取消收費入園
桌椅的陳設給旅人用餐及休憩落腳的休息處
幾株轉紅的楓香紅的很 雖然不大還是有畫龍點睛作用
出口也是另一個入口處 靠近車站及車埕老街坡道位置處
車站依然還有營運販售著 往返"車埕" 至 "二水"的火車票
清淡的交通流量正顯示著非假日的"車埕"確實是寂寞山城
稀疏落葉的楓葉 似乎相對應比照此時之際的人潮冷清
來回走著老街、車埕步道、儲木池湖畔 一點也沒有都會區緊繃神經與緊湊的步調
鄉民們望著我們外來客也都會先主動的打招呼問安 給人祥和樂業的城鎮之地
如果擺脫了時間上秒針跳動也不急著走行程的話這兒會是個很鬆弛的悠閒之地
沏壺好茶啜飲一杯都是享受呀...............
如果您喜歡"史蒂文的家"圖文分享 邀請您到 FB 粉絲團按個"讚"!
內文有不定期的更新旅遊、露營圖文訊息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