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暑假期間計畫至新竹山上人家,順道登小百岳『鵝公髻山( 1579M )』
,因為來回需要3.5小時以上,因此決定”兩天一夜”來好好探索這個地區。
第一天先到五峰鄉的”清泉部落”瀏覽一番。以泰雅族為主的原住民部落,世居於標高約500公尺的優雅環境之中,到處可見”圖騰”的展示雕像,清泉1,2,3號吊橋穿越過『上平溪』作為對外聯絡要道。有名的『霞喀羅古道』正位於此地。氣候溫和涼爽,幾家民宿,據說”張學良”與已故作家”三毛”都曾經居住過此地,我們也特地造訪陳平(三毛)的故居,除了門前有”標示註解”之外,修補過的房舍相信與當時的居住背景是有實際差異。
下午轉往預約民宿『魯木農場』,夏季時分的偶陣雨傾盆而下,正好是下午茶時間展開序幕,現煮咖啡就成為最大的享受。雨後,去探索所謂的”魯木瀑布”,老闆告訴我們說是當時第一任原住民老闆所開發出來的景點,路程不算遠來回約60分鐘,只是走在雨後的溼滑泥寧地面上還要上下爬”克難樓梯”,倒是有點小風險。晚上已經可以看見一輪明月高掛,天上星辰點點,經驗告訴我,明日將會是個好天氣。
夏季的標準氣候,總是過午後下雨的機率增大,因此第二天,趁著早上天氣很好就趕緊”上山”,準沒錯! 目標是『鵝公髻山』。前天有下過雨之故,走起來還有點困頓,沒有想像中那般順利。不過到最後小琪/揆文/ㄚ庭通通登上”三角點”,至少趁年輕時候曾經親自走過,也留下”拍照存證”留影,日後的回憶才不會有缺憾。回程下山後的”山上人家”已經是人滿為患,中午餐飲時間還得久候,既來之也得安之,只能耐心等候而已。
ㄧ個歐式白色建築物主體加褐\色框邊,前有花園的鋪陳,寬大的綠色草皮區域任由兔寶寶隨意走動覓食,外場的用餐區是由褐色木塊隨著地貌而突出平台延伸式而搭蓋,幾張餐桌加上墨綠色洋傘,醒目的整體寬闊的架構座落於這個山中,只要是從山下停車後拾階而上,頭一次看見此風光情景,莫不有驚奇的悸動。視野遼闊腹地夠大夠寬是最大優勢,咖啡簡餐區有筆直的巨木聳天,那種靜瑟遐思之美,也真的是夠吸引人。許多點點滴滴,也需要親自體會,”如人飲水暖自知”的感受。
從等候午餐變成下午茶點的時間,用餐後也不得不趕緊下山,看著天空厚厚的烏黑雲層,要不下雨也很難,當車行滑動離開之際已經瞬間傾盆而下結實的雨滴,回頭看到山上人家的建築物已經變成昏暗一片,與早上情景完全兩極化的印象,對於旅人來說,好天氣才是旅遊的最大的福氣,我反覆忖思著上山的點點滴滴…,也結束了暑假避暑之旅,相信孩子們會記得這個不一樣的假期。
沿著122縣道路旁即可看見清泉部落 的清泉吊橋
這張原住民分佈圖有助於增進些資訊的了解。
魯木農場的入口標誌
午茶時間的現煮"咖啡"使用"焦糖"塗寫,發揮自己的創意。
午後雷陣雨之後,山巒疊層清晰可見。
魯木瀑布的廬山真面目。
夜裏的"魯木"是皎潔月光高掛天空。
一枝草兩點露水的清晨。
標高1579M的小百岳,路況果然是很"操"。
該到的都已經入鏡了,由其是阿庭/小琪/揆文應該給予拍手鼓掌。
山上人家的住宿區也別有特色。
鏡頭下的"山上人家"就如所描述的那般令人稱奇的一個景點餐館。
補捉到這隻飛將軍的"螺旋槳"全速飛行真是精采的一瞬間。
這張PF的姿態(左一)說時慢那時快...已經被定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