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jpg

很早以前知道一個夢幻野溪溫泉之地 只是遠在天邊的台東海端鄉利稻村(通往南橫路上)

對於住北部人而言實在非同小可之遙 除非有南迴、台東知本、花蓮環台之行才有機會

環島也並非原本計劃旅遊點 豈知前一晚"高接梨"前來台東"知本"遊說慫恿成行

臨時變更了環台計畫  美麗的野溪溫泉_栗松溫泉我們來了

 

01.jpg

自莫拉克颱風中斷南橫公路之後 無法雙向通車人潮也少了 迄今部分路段依然柔腸寸斷

行經睽違多年"六口溫泉"還保留原貌 南橫路上對岸高聳褐色岩壁上還可以見到 溫泉氣體殘留痕跡

 

01a.jpg

台20縣道 168K附近車輛停放處 開始步行切入小徑通往秀麗壯觀的栗松野溪溫泉 ...

一行七人 高接梨+ 他朋友一家三口 重點是兩位身高180公分手長腳長的先天條件

對於攀、爬、抓、跨、躍....勢必有"絕對優勢" 咱們沒那麼長身軀的就得多花點力氣

 

02.jpg

南橫"摩天路段地質脆關係 岩壁還是會剝落塌掉問題 加上季節雨摧殘下容易遭受破壞

左側邊坡已經坍方 原有地貌跟著改變了 使用紐澤西護欄保持警戒作用

 

03.jpg

從這個叉路口右側開始下切通往溫泉路段 坡度20~40度S型髮夾彎 須步行大約2公里左右

 

4.jpg

 

 

5.jpg

前後行走的距離不難可以看出高低落差究竟有多少? 乍看之下相差有三、四層樓?

 

6.jpg

產業道路走到盡頭只有一戶鐵皮屋 上鍊的狗兒狂吠不已

稍作休息之後準備往山路小徑下切

 

7.jpg

進入登山路徑下切是羊腸小路 完全陡上陡下(約莫40~60度) 下切固然輕鬆愉快問題是馬上連想到

那....爬上來不就會喘吁噓的 其實也沒得選擇 只有這條路怎麼下去就得怎麼上來

 

8.jpg

一路上大部分兩側有簡易式繩索護欄確保下切路段的安全 並無高危險性問題

到達溪谷底部之前約莫300~400公尺左右路段需要四肢運用 得小心攀扶持續下切

 

9.jpg

末段已經來到 約80度左右山路 抓好繩索還需要一點臂力跟四肢運用

爬山的基本要領..."三點不動 一點動"確認好下一個手抓、腳踩位置才可以動作

除此之外 繩索也得試著拉看看強度與牢靠情形 避免中間沒有支點 兩者過於相鄰繩索也會干涉影響

 

10.jpg

下到底部大約花了40分鐘時間 不遠處可以聽到嘩啦嘩啦流水聲音 隱約也可以嗅到溫泉味道

沒錯!就是即將到達目標 前面的寬水域一片祥和而寧靜 優美清澈的景觀令人大為讚嘆

 

11.jpg

 

 

12.jpg

高接梨賢伉儷 所在位置手指比的方位....遙指杏花村就是"栗松溫泉"位置

 

13.jpg

 

 

13a.jpg

高接梨帶來"更衣帳"攤開邊邊角落 讓大夥更衣著裝(泳裝/水母衣都行)準備...跨溪到對岸

下水之後只覺得"冷凍水"瞬間寒氣湧入 整個腳底/小腿/膝蓋...阿娘偎..真的很超級給它冰冷的

 

15.jpg

來到溪水水域之間 毫無可以扶攀抓固定點的岩石都是圓滾滑面

嘗試摸索岩面左右開弓確實不易找著支點可以引體向上的利基 另一個高難度的挑戰開始

由"落腳仔"父子檔打前峰先上大岩石 協助指揮來者手抓哪兒腳踩那裡的窘境(頭上畢竟沒長眼睛吶)

 

14.jpg

後續路段並無明顯路基可循 得看著溪水深、淺位置自己找踩踏攀爬 循著"前人"留下的痕跡

水底橫跨多時的光滑樹幹成為水陸的最佳踏腳媒介 也許當時只是一次性利用的樹幹而已前端簡單固定

水流沖擊下也可能是體重大過於樹幹浮力 嘗試腳踩著樹幹還會隨時滑動的危機  需步步為營小心翼翼

手得輕扶著圓滾滾的巨石須靠著身體重心前傾 腳下得留意水流滑動的樹幹避免滑倒(更擔心相機溺水)

腳下瞬間滑動的木頭 冰寒沁骨溪水任誰都不願多逗留一秒鐘 又很想快速飛奔離開 重題是:構不到上面攀扶點

 

15a.jpg

 整塊大岩石沒有可輕易抓取的支點 手長腳長的當然例外 可能身長優勢就可以摸到眼睛之外的支點

此時只能說"恨天高" 否則"輕舟早已過萬重山"  此時如果有懂得攀岩技巧的話那就更容易了

話才剛說完 前面的歸途者一不小心已經掉落嬉水之中變成落湯雞 哇哩咧... 絕對不是開玩笑

 

16.jpg

就算過著頭一關後續還有2關類似的攀爬動作 經過多少人次的踩踏磨耗之下

原有大石頭的粗躁面變得又點光滑 傾斜面的關係身體重心一定得朝岩石那一面

得隨時控制好移動中的身軀 否則很輕意下水餃的 說時慢那時快...又有人下水了

還好180公分"落腳仔"朋友的兒子幫忙照顧Fiona 才可勉強過關

 

20.jpg

過了關卡對岸的岩壁上呈現出完全不同於一般的彩色畫面 湛藍清澈之水衝擊後的小水波

隨著快速水流渲染成長條型的帶狀乳白色水域 太不可思議的化外之地 真的美極了

 

21.jpg

整這岩壁上不時透過氣孔流出高熱的溫泉水 也許是幾萬年來的地熱才能形成表面各種顏色的岩壁

大自然的巧妙 巧奪天工的幻化成體才有如此經典 不禁發出驚嘆!!....."AMAZING"

 

22.jpg

 

 

23.jpg

從對岸高點可以看得到岩壁上方的熱氣氤氳騰騰而上 可見有相當熱泉溫度

岩壁下那一攤水擠了一些人 就是自挖的天然溫泉池

 

23a.jpg

透過長鏡頭獵取對岸的大岩壁 上面有水花飛濺 翠綠色的溫泉花色有如畫龍點睛

把這一片自然景觀壁畫點綴的更是鮮明而傳神 難怪被譽為最美麗動人的彩繪野溪溫泉

 

24.jpg

 

 

24a.jpg

座落於岩壁嶙峋而挺拔的栗松溫泉 山澗水流來自於"新呂武溪"清可見底 唯有枯水期才得以造訪

秋夏期間由於梅雨季、颱風頻繁之故 舉凡汛水期皆不宜 冰冷的溪水是無法浸泡會有失溫之虞

 

25.jpg

 

 

25a.jpg

Fiona 特地帶來咖啡 說甚麼也要來喝上一杯

這杯就跟當年在玉山"玉山主峰"石碑旁喝咖啡是一樣的感動

 

1.jpg

 

 

26.jpg

"落腳仔"小五的女兒也是不讓鬚眉地 自己走山路完成栗松之行

 

26a.jpg

 

 

27.jpg

 

 

28.jpg

這群神勇過人的...竟然還可以在更往裡面內側的深潭游泳

 

29.jpg

 

 

30.jpg

 

 

30a.jpg

對岸浸泡溫泉後的山友陸續回程了 回程還得再經過這一關大約一層樓高度的拉繩攀爬上來

其實重點不在那三公尺的高度距離而是須要全身浸冰冷溪水之中 抓住繩子奮力引體向上才可爬上來

 

54.jpg

一些女性朋友臂力不足 往往需要又推又拉才有機會爬登上來 當然也許不是一次就可成功

 

31.jpg

換"高接梨"下場 準備下水到對岸泡溫泉了

 

32.jpg

上面的溫泉水雨不停歇的源源不斷泊泊而流 開始搞笑的梨子....

 

35.jpg

接著換我下場 循著繩下下水 躍入水中的那一瞬間 身體強力感受到冰冷程度如萬馬奔騰踩踏過上身

毛細孔畏懼地收縮快結冰了 超想大步跨走將三步合為一大步 遠離這個天寒地凍的冰窟

一涉水過岸 二話不說火速衝進溫泉池裡 熱熱的泡 真好

 

3.jpg

 

 

36.jpg

從上面滴下來的熱泉也有40度左右 低在身上的瞬間會讓你自動跳離的本能反映

 

2.jpg

 

 

38.jpg

回程還要面對來時路的冰冷一瞬間 先到溫泉池裡面好好"過熱"才敢全力衝刺再次涉入溪流

Fiona說 我跑太快了 沒拍到精彩鏡頭 就這樣連續衝刺了三回合 我的媽呀!還真的冷斃了

上到頂端還得"定格"留下歷史鏡頭 還好臂力可以ㄍ一ㄥ著...要不然掉下去重來那可就慘兮兮

 

49.jpg

完成泡野溪後 準備走回程了 之前走下來是輕鬆行 等到要爬上山才是體力大考驗

當時走下來之際其實就越走越剉咧但 只因為下來越輕鬆 上去是越痛苦呀

 

68.jpg

 

 

69.jpg

回程確實走得很辛苦 怎麼來就怎麼去 先甘後苦還是要先苦後甘逃脫不了自然理論

目光僅留意前行的一公尺就對了 慢行慢走總會有抵達目標的一刻

 

70.jpg

終於回到台20縣道的岔路口 如果問說此行栗松溫泉"會不會很辛苦"...那當然囉

如果問:"那栗松溫泉值不值得瀟灑走一回" 我說:稍傻走一回卡實在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趟路下來的心得 路況很陡 下切山路有30~40度坡度 甚至靠近溪水段有70~80度

人高馬大比較佔便宜 路況需要臂力/體力/肌耐力 爬山、涉水、攀岩...那就差不多了

也正因為並非人人都可以輕易親近 迄今多年後的今天仍得以保留如此風貌....

 

 

arrow
arrow

    史蒂文的家_藍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